“村支书安排“沙霸”入党又当官”背后的反思

2019-02-15 16:26:42 来源:互联网 编辑:风云

  “一个有犯罪前科、屡教不改的人,怎么能又入党又当村干部?”“他在村里高价卖沙子,不从他手上买就不让建房!”……2018年6月,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纪委监委接到一封实名举报信,字里行间满是义愤,直指该区新度镇善乡村村民郑金西为非作歹却被吸收入党并担任村干部、利用土地协管员身份强买强卖沙石等问题线索。初步核实后,荔城区纪委监委立即展开调查。(中国纪检监察报,2月14日)

  为了避免农村党员队伍老龄化,防止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每年在基层发展一定比例的党员是政治需要,不可小觑。入党在学历、年龄、思想道德、群众中的威信等方面是有条件的,聚众闹事,参与赌博、邪教等活动、甚至干着违法买卖的人员坚决拒之门外,以保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

  可是,在发展党员过程中仍有的党支部书记不负责任,徇私舞弊,优亲厚友,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近亲繁殖”,其实他们之所以如此“肆意妄为”,是有私心的。一是兄弟党员、父子党员、朋友党员有事情好说话,不存在为了经济利益竞争;二是在换届选举过程中,家里的党员不可能向着外人,家族的党员越多当选的概率越大;三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将来自己在村干部职务上退下来,家族有“继承人”。共产党员的公道正派被这些人抹黑,影响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影响到党的执政根基,不能不重视。可见,“村支书安排“沙霸”入党又当官”背后不得不让我们反思。

  笔者认为,要想发展党员不“弄虚作假”,做到公平公正,把好“三关”:一方面源头关,多数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是村党支部书记或支委推荐上来的,因此,在换届选举过程中,真正选出一心为民、群众认可的“领头雁”,发展党员才会有正确的引导,才能把农村优秀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另一方面监督关,如今在发展党员过程中,有“票决制”和“公开制”,为了党员队伍的纯洁和人民利益,对不符合条件的发展对象,广大党员群众要敢于说“不”;再有政审关,乡镇党委不管工作怎么忙,对发展对象的计生、信访、公安等部门的政审绝不能“偷工减料”,确保入党对象都是干净的“健康人”。

  基层组织只有为党输送健康的血液,乡村振兴才会越来越近,社会和谐才会越来越有保障。

  作者:墨飞

本网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发现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联系本网 ,并提供稿件“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