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校园欺凌不该仅靠处理“校长”

2021-04-17 13:30:34 来源:互联网 编辑:风云

近日,河南省濮阳市教育局针对该市一高中出现校园欺凌视频引关注,经调查研究决定对该校分管副校长给予停职处理。(4月16日 央视新闻)

男生被逼下跪、扇耳光,显然又是一起较典型的校园欺凌;校园欺凌,不仅令被欺凌者身心受损,影响其学业与成长,而且还破坏了校园的安宁与和谐,制约着育人质量的持续提高,理应对其亮剑说“不”。

毫无疑问,校园欺凌的出现,均与学校管理不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归根到底还是教育出现了问题;而校长(含分管副校长)专职管理,理应对管理不力承担责任;因此,从表面视之,出现校园欺凌后,及时处理相关校长,乃理所当然的事。

处理有关“校长”,不仅能第一时间敲响警钟,让“校长们”警醒,督促其引以为戒,主动堵漏洞、补短板,切实加强教育,将上级安排布部署落在实处,严防死守,筑牢防线,防止类似恶性事件再度发生。

再说,校园欺凌发生后,社会关注,媒体哗然,已给学校与教育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理应有人为之担责;而一校之长(含分管副校长),专司管理,毫无疑问是承担责任,化解社会矛盾的最佳之人选也。

持强凌弱,校园欺凌已成当今时代教育之“毒瘤”,此毒瘤不去,学校难获安宁,为此教育主管部门理应用猛药,亮狠招,理直气壮与之进行坚决斗争;然冷静思之,一味地亮剑“校长”,既有失公平,更存在诸多不当。

一是背离了“执纪亮剑”之本意。纪律之剑理当挥向不担当、不作为者,挥向玩忽职守者,挥向违反法纪者;然在因校园欺凌受处理之校长中,不乏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之好校长;仅因为平息社会舆论,就让其“躺着中枪”,显然有失公平。

二是不利于整治校园欺凌。校长看似“很威风”,因手中应有之“惩戒权”,已被社会收走,面对强势的“熊孩子”,往往束手无策;故被欺凌学生,既不敢也不愿,向老师、向校长投诉、反映问题;因此,校园欺凌之所以猖狂,根子还在对校长、对老师的不信任。而处理校长,不但不能破解“不信任”之难题,更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三是事实已证明,处理校长并非就治理校园欺凌的治本之策。媒体中,校长(副校长)因所在学校出现而被停职、撤职的校长,绝非个别,然事实上并没因为这些校长的“中枪”,校园欺凌从此就销声匿迹了。

痛定思痛,整治校园欺凌,唯有让法律亮剑,让施暴者受到法之严惩,让其它同学看到正义的力量,从而不怕更严厉的打击、报复,从而敢于将问题公开化,让老师、校长第一时间掌握相关信息,从而及早介入、处理。

唯有还老师、校长必要的惩戒权,让“熊孩子们”心生敬畏,让其它同学看到公平与正义的力量,方能让学校重获学生的信任,让其主动消除心中之恐惧,勇于将问题反映给老师与学校,让其采取必要之举措,防止事态恶化。

处理“校长”,看似能迅速平息舆论,推动校园欺凌之解决,但仔细思之,却既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又有失社会公平,因此,整治校园欺凌,真的不能仅靠处理“校长”。(尚凡 )

本网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发现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联系本网 ,并提供稿件“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