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纮作为东吴齐名于张昭的名臣 为什么没有太大的名气

2019-07-08 16:09:23 来源:互联网 编辑:风云

  历史上随着三国题材的小说,演义问世,“贬曹重刘”似乎已成司空见惯的话题,再加上现代三国题材的影视剧上线,蜀汉刘备似乎成了三国最大赢家。可是在三国中,有一个国家,总是被人忽略,它就是江东的吴国。江东的吴国可以说一直被后人当作三国中的陪衬角色,在东吴国内,除了孙策,孙权,周瑜等寥寥几位名气大外,就连夷陵之战大破刘备的大都督陆逊名气似乎也不怎么大。可熟悉三国的朋友都知道,东吴在三国中也是人才济济,不然也不可能鼎足于三国。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位东吴牛人!

  说起此人,也有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那就是他在当时的东吴可谓是数一数二的牛人,和他齐名的人可谓是无人不知,但他却很少被人熟知。难道是因为他能力不行才在后人眼里籍籍无名吗?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位的生平简历!

image.png

  此人就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谋士张纮(hong)。张纮是徐州广陵人,年轻时游学京都,曾跟当时的名士韩宗,濮阳闿等人学习。后回到本郡被举荐为茂才。当时任大将军的何进和太尉朱儁、司空荀爽都想征辟他为幕府,但都被他拒绝。要知道当时的何进,朱儁、荀爽都是仅次于皇帝的高官,可见张纮当时的才学和名气有多牛!张纮拒绝应召后,恰逢天下大乱,张纮选择了避难江东!

image.png

  张纮避难江东期间,孙策正好回江东发展,当孙策知道张纮人在江都时,就数次前去拜访张纮。刚开始孙策将自己的鸿鹄大志说给张纮听,希望能得到张纮的指导。但张纮却说:我一向没有才能,没有什么好主意给你。孙策受到张纮的排斥后,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拜访,每次求教时,都发自内心。最后张纮终于被孙策的诚心感动,决定出山帮助孙策创业!

  张纮跟随孙策期间,经常跟随孙策亲临前线,每次张纮看到孙策率先攻城掠地时,张纮都劝谏孙策说:你作为主将,本是筹谋划策的角色,三军的命运也都托付于你,你怎么能担当冲锋任务呢。希望你不要因为个人喜好,而让全国上下为你的安危而担心受怕,做一个合格的君主。孙策听到张纮的劝谏后,再也没有亲临战场,开始掌控全局的指挥战争。后来孙策为了讨好曹操,就派遣张纮到许昌奉献奏章!

image.png

  张纮来到许昌后,被曹操留在许昌担任御史。后来孙策去世,曹操打算趁江东举丧期间进攻东吴。张纮急忙劝曹操:趁人丧事而用兵,既有违背传统道义。倘若功而不胜,还会使两家结仇,不如借此厚待江东。曹操因受官渡之战的困扰,就听取了张纮的意见。张纮此言不仅挽救了江东危局,也使曹操不再担心东吴的趁机偷袭!

  后来曹操委任张纮为会稽东部都尉,想让他劝孙权归降,张纮来到东吴后,开始全心辅佐孙权,而孙权每次有秘密的计谋,也都找张纮商量,还经常让他和孙策的托孤大臣张昭一块负责起草文书,可见孙权对张纮也是非常的信任和器重!后张纮根据东吴的全局考虑,提出了将东吴首都移到秣陵,也就是现在的南京。此计为东吴日后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帮助。然而就在东吴迁都期间,张纮却不幸病逝。张纮死后,孙权为之流涕!

image.png

  那么问题来了,张纮作为东吴齐名于张昭的名臣,为何在后人眼中却籍籍无名呢?在小编看来,有三点原因导致他名气不大!

  第一点:三国中的名人,现在人大部分人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比较大,而在《三国演义》中,孙策的戏份并不多,而张纮主要功绩在辅佐孙策,所以这也就影响了张纮的知名度!

  第二点:张昭之所以有名,那时因为张昭曾是孙策的托孤大臣,而孙策死时,张纮还在许昌做官,所以即使张纮和张昭合称“二张”,张纮在东吴的地位也远不如张昭!

image.png

  第三点:张纮死的比较早。张纮早在东吴虽然名气很大,但是官职却不高,这主要也是受孙权的限制。因为当时孙权也只是一方太守,给不了张纮高官职位。所以这也严重影响了张纮的名气!

本网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发现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联系本网 ,并提供稿件“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