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理健康,助力健康中国 ——第180期广州科普大讲坛

2020-11-13 14:35:38 来源:互联网 编辑:风云

11月12日下午,一场关于心理健康的科普直播节目,在广东广播电视台直播间热烈开讲,全国睡眠与心理卫生科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广东省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博士生导师贾福军教授应邀来到直播间,围绕心理健康、心理压力、理性认知人际社交问题和心理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并教大家如何正确应对和有效疏导心理压力。本期讲坛让观众和网友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心理健康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培育良好道德风尚,对于建设健康中国、平安中国、法治中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全程干货满满,引来了各行各业网友们的积极互动,影响深远。

本次广州科普大讲坛第180期《关注心理健康,助力健康中国》特别直播节目,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广州日报主办,广州市科学技术普及中心、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经济台、广州喜扬扬传媒承办,在触电APP、粤听APP、新花城APP、广州日报APP、新快报ZAKER等平台同步直播。

 

 

【评判心理健康的四大标准】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良好状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什么是心理健康呢?贾福军教授将心理健康总结为四个标准。

第一,乐于学习和工作。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都要有一个快乐的心境。我们在学习中,如果获得好成绩,受到老师的表扬,心情愉悦,那么就是从学习中获得了乐趣;工作中也是这样,在工作中有所成就,对社会做出贡献,得到上级或同事的认可,心情也将非常愉悦。如果一个人没有从来没有得到过乐趣,那么心理是不健康的。

第二,个人际关系的和谐。在社会中我们难免和不同人打交道,构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积极的,难免也有消极的。如果积极的情绪多于消极的情绪,那就意味着在这个方面是健康的。比如平常容易高兴、自豪,乐于赞扬他人,对他人是信任的态度,对自己也基本满意。而消极的情绪则是自卑、嫉妒别人,甚至愤怒、焦虑、悲伤。当然我们每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事情上,既会有积极的情绪也会有消极的情绪,但是总体来讲,一个人如果积极的情绪大于消极的情绪,那就是处于人际关系的和谐状态了。

第三,悦纳自己。古语有云,人贵有自知之明。人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的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就是一个不断进步、不断成熟的过程。但也有一些缺点或先天缺陷是改不了的,对于这些缺点我们能高兴的接受,这就是悦纳。悦纳自己以后,我们不再自卑不再嫉妒,极大减少了自身消极的情绪,这就是跟自己和谐的状态。

第四,适应环境。不管在学习工作,在社交过程中,总有些不如意的情况,能不能适应也是个很关键的一个问题。有些不能接受,你就要改变自己的态度,来适应它。改变不了环境,就要适应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自己的个性、观念、三观都要做适当的调整,这样来适应环境,做到和环境和谐的共存。

 

 

【压力是一把双刃剑,能够使人进步,也可能使人崩溃】

压力有六大来源:学习(工作)、家庭(关系)、社会、个人、经济、环境。贾教授讲到,在轻度压力下,我们的注意力是集中的,记忆力是增强的,精力是充沛的,思维是灵活的,情绪是高涨的,行为是敏捷的,可见轻度的压力有利于人的潜能的发挥。就比如我们在考试的时候,不紧张就不可能发挥最高水平。而高度的压力,特别是长时间高压,会使人崩溃。生理上会出现心跳过快、出汗过多、紧张,带来生理上的衰竭,生理功能下降;精神上会导致情绪的失控,反应迟钝。所以,长期高压对人生理、心理都是有害的。

压力对不同的人感受也不一样。 同样的压力有些人非常紧张,感觉压力太大了;有些人觉得是小菜一碟,为什么有不同?这和个人的个性、阅历有关。 所以,我们在平常生活、工作中应该保持一个适中的压力状态,以确保自己处于最佳的状态。特别是工作上,虽然压力和工作绩效存在一个正相关的关系,但是压力过大,绩效反而会降低,所以处于一个适中压力状态才能够发挥最大的潜能、实现最高的效率。

 

 

【把压力变成动力,提高工作绩效】

在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快速推进过程中,一些人在应对多样化的社会价值观念、复杂的社会关系变化等方面明显心理准备不足,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极端情绪引发的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这样一个压力无处不在的社会里,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好压力和工作的关系呢?贾教授认为,首先我们面对工作压力的时候,不要逃避;其次,分析压力事件的性质,比如一个事件带来了压力,我们要分析是否遇到过、如何解决、能否独自解决、需要寻求谁的帮助,特别是遇到解决不了的压力时,寻求周边资源共同解决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最后,有计划、有步骤地来制定应对方案,付之于行动。

事实上,过度压力的根源还是自身。一个经常容易感受到压力过大的人,应该慢慢改变自己看待事物的思维,凡事抱着积极应对的态度,而不是消极焦虑。如果实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切勿讳疾忌医。同时我们也要改变自己对于心理问题的观念,不需要认为焦虑、抑郁就是精神病,并以此为耻,要将其看作感冒一样的正常现象。

 

 

【每一个人都是自己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新时代健康中国提出,要树立自己是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意识,善待自己,量力而行。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有一定的期望和目标,不能将目标定得看不见、摸不着,最后达不到目标,也会身心疲惫,产生倦怠。其次,要有良好的、健康的生活习惯,当身体强壮了,也就自然而然可以应对压力了。贾教授强调,睡眠一定要充足,如果一个人有意无意剥夺了自己的睡眠,对人的神经系统有很大影响。第三,要说出自己的困难,这不是示弱,而是勇敢者的表现。再就是要有社会网络,也叫社会支持系统,人在世上有各种社会关系,有爱情、亲情、友情,还有乡情等等,这些就构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支撑网络,它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保持良好沟通会让我们的社会支持系统更加健全。第四,要多样化的表达自己,挖掘自己多种兴趣爱好,运用多种兴趣爱好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绪。第五,调整自己的思维,我们的烦恼不是源于事件本身,而是源于我们对事件的看法。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看法就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就会产生不同的想法,产生不同的行为,最后导致不同的结果。所以要优化、改善我们思维和认知模式。

直播中,贾教授手把手教了观众网友们许多应对和缓解压力、焦虑的方法。我们作为普通老百姓,也要积极主动作为,在生活、工作中正视自己的压力,妥善处理好压力和心理问题之间的关系。让我们都能一起快乐的工作,愉快的生活!

作者:苏华丽、张嘉嘉、周秋洪、黄爱文

本网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发现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联系本网 ,并提供稿件“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