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节后综合征”成为“作风病”

2019-02-09 21:01:40 来源:科普网 编辑:风云

  春节假期已过,笔者单位组织召开全体干部大会,为今年工作开篇布局加油动员。然进会场时,有个别同志不顾中间有空位,刻意挑最后一排,且以“葛优躺”方式落座。以致主持会议的单位领导喊话,“坐后排的同志往前坐”。不难看出,个别同志经过春节假期放松休闲,加上饮食作息等生活规律被打乱,陷入“节后综合征”,未能完全进入工作状态,开启了“庸散懒怠”模式。

  上述现象若不加重视,难保“节后综合征”由会场蔓延到工作“战场”,成为“作风病”。比如有的“精神脱轨”,沉浸春节热闹气氛“不能自拔”,仍处于“游离状态”,以致上下班迟到早退、工作效率低下;再如有的“思想抛锚”,与节前相比“判若两人”,积极性与主动性少了,拖延症与迟缓症多了,甚至丧失斗志、丢失干劲,对工作产生“莫名恐惧感”等等。诸如此类,严重影响机关单位的工作氛围和干事风气。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春年初是各单位各部门制定规划、部署安排的重要节点,也是打开工作局面的关键关口。能不能走好“第一步”,往往决定下一阶段乃至未来一段时期的工作成效和进程。何况,履职尽责、为民服务是一场“接力赛”和“长跑赛”,容不得半点“歇歇脚”和“松松劲”。“节后综合征”的“作风病”多停留一刻,就令“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愿景多耽误一会,既不利于增进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与党员干部勤勉实干形象格格不入。

  党员干部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其“特殊”之处在于以理想为动力、信仰为营养。因而防患“节后综合征”成为“作风病”,一方面须重拾党性意识、擦拭党员身份,焐热初心、铭记使命,唤醒宗旨理念和政治本色,用“精神钙片”治愈“节后综合征”;另一方面从调整“生物钟”着手,制定“工作日”计划,激发意志力同“懒癌”斗争,拿出“在状态”干好手头每项工作,不减“执行力”完成交办任务,继而有条不紊进入“正常轨道”,让“7天前的自己重磅回归”。

  “群雁高飞头雁领”。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在一定程度上是机关作风的“风向标”。莫让机关单位被“节后综合征”的“作风病”沾染,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关键作为”。首先做到严于律己,在恪守工作纪律、适应工作状态、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示范表率;其次敢于“律他”,对节后工作期间松垮懒散的现象和个人,及时提醒指点、咬耳扯袖,甚至“敲敲打打”,遏制“节后综合征”衍生“作风病”的苗头。

  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颗种子在春天播下,意味着秋天的收获。新春佳节象征万物复苏,标注事业兴旺发达的新开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也得有“播种”思维,秉持卯足劲、“不掉链子”的精气神,切莫让“节后综合征”变成“作风病”,吞噬干劲和激情,给单位工作“拖后腿”,实现不了预期目标。

  作者:段官敬

本网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发现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联系本网 ,并提供稿件“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