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骗补背后腐败作风问题 助力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2019-04-16 08:56:21 来源:互联网 编辑:风云

  日前,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委的一个工作组在龙射镇胜利社区复查去年已验收的茯苓种植项目,发现了弄虚作假行为。该项目骗取的补贴款被追回,负责验收的干部也因把关不严受到处理。(4月9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精准”是十八大后出现在我国与扶贫工作相关的高频词,为贫困对象提供特定的政策支持,提升其发展能力,促进其发展,进而摆脱贫困,是我国重要的政策之一。然而,从各级通报的扶贫领域典型案件来看,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易发多发、手段多样,且大多发生在基层,涉及低保、危房改造、易地搬迁、扶贫信贷、涉农补贴等各项资金等。而目前对社会经济组织的扶贫财政补贴则采取“先建后补”,补贴种类繁多,由于一些工作人员不负责任、把关不严,在项目承建业主的确定、项目实施、项目验收等环节均存在廉政风险,导致扶贫财政补贴被骗取,让精准扶贫成为某些贪官污吏的一笔意外之财。蚁穴虽小溃大堤,蝗虫多了吞沃野。精准腐败背后存在的腐败现象,危害不容小觑,不仅影响到国家扶贫开发政策是否真正有效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还会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侵蚀的是困难群众的获得感,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影响党的执政之基。

  截至目前,全国脱贫攻坚工作的成效有目共睹,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纷繁复杂,扶贫机制和权力运行尚不够透明,监督机制还不健全,权责体系还不完善,形形色色的“微腐败”“巧隐形”“悄侵占”争相现身,如果不及时整治,精准扶贫工作就有可能毁于一旦,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扶贫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必须脚踏实地,容不得半点纰漏,无论是扶贫资金还是扶贫政策,都容不得动手脚、玩猫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从严从实是要领。在精准扶贫中,如果说对腐败问题必须“零容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则要露头就打,只有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和各环节,才能确保帮扶工作扎实、脱贫结果真实,使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加强作风建设,关乎脱贫攻坚成败,影响着全面小康的成色。各级党委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压紧压实基层脱贫攻坚的主体责任,完善扶贫攻坚考核评价体系,奖罚分明,落实责任追究。对那些贯彻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到位、弄虚作假、阳奉阴违、贪污挪用等问题的党员干部,坚持从严从快查处问责,发现一起就要严肃查处问责一起,绝不可姑息迁就。只有时刻从严要求、处处实字当头,才能既给困难群众信心,以作风建设的成果保障各项扶贫举措的落实。纪检监察机关也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作风的相关要求,履行好肩负的职责使命,保持高压态势,坚持问题导向,高悬问责利剑,围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深挖细查问题线索,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担当不作为等作风问题。加大直查直办力度,坚决查处扶贫领域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工作作风不扎实、考核评估不严格等突出问题,狠抓关键环节,开展好社会经济组织骗取扶贫财政补贴专项治理。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坚强决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有力的纪律保障。各级党员干部要自觉强化纪律规矩意识,主动接受监督,以扎实举措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努力为贫困群众办实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是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脱贫攻坚也进入到最后冲刺阶段,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务实、扎实的过硬作风,坚持稳中求进、一体推进、精准施策、凝聚合力,抓牢抓实各项工作,我们必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玫瑰玫瑰灰)

  作者:刘子晗

本网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发现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联系本网 ,并提供稿件“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