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2018-10-11 18:49:09 来源:科普网 编辑:风云

  作者:杨盟羽

  真正的改变是中国近代化带来的,是伴随着列强的枪炮声降临到中国的“士人”身上的。但以当今看过往,总是有关公战秦琼的不适之感。中华上下五千年,既依附于天子唱颂歌,又与万千生民共命运的士人,虽不乏阿附之举、行乐之好,但依然在重大的历史变革节点,为世人展现了士人的并不完美但却不失风骨的形象。

  以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为例,《宋史》中明确写到“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前半生的文天祥,依仗祖上财产和状元光环,过着架鹰牵犬、走马章台的生活。从其前半生的诗歌中可以看到,虽有“夜阑拂剑碧光寒,握手相期出云表”的进取朝气,但大部分多为酬唱赠答与抒怀言志之作。如果历史不是半壁江山的飘摇,没有1275年蒙军的南下,也没有1278年的战败被俘,可能这个所谓依附于天子的士人,也就淹没在上百人的历史状元名单中。狱中的文天祥,在《正气歌》中写下了“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这与唐太宗所说的“板荡识忠诚”有异曲同工之妙。与后代的张奚若、傅斯年等人相比,他们虽没有启蒙民智的觉悟,但也有捍卫思想的壮举,虽没有让芸芸众生明白天赋人权,但是让人感受到了不屈的风骨,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他给出了士人在精神领域的最高“指标”。

本网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发现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联系本网 ,并提供稿件“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