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破解世界级难题,被视为当代“钱学森”,施一公如今怎么样了?

2023-03-31 03:20:54 来源:互联网 编辑: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有的人却忘得一干二净:2月,陈宏友教授在一场讲座中语出惊人,“读书就是为了钱;最好找一个外国人结婚生子”,结果被听不下去的庐州学子赶下了台;3月,陈赛彬教授在讲课时更是声称,“中国全靠欧美国家赏饭吃”,如此媚外之举,让素有爱国传统的南航学子们大为愤慨。

有人功利媚外,就有人正本清源。最近,著名科学家施一公再次网络“出圈”,在走红的演讲视频中,他直击上述顽疾:如果一个人努力学习只是为了个人成功,丝毫不考虑社会责任,人才培养的意义将大打折扣。可谓是功利、浮躁社会中的一股清流。对此,有不少网友打Call:这又打了多少媚外教授的脸?

1967年,施一公出生在河南郑州,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高中时,清北老师都为他“折腰”,亲自来河南,希望带走这个人才。最后,因清华招生老师透露,“21世纪是生命科学为主导”,施一公就选择了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正式步入生命科学领域。

1990年,施一公以院系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之后,他前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年仅35岁就成为了该校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教授。2003年,他对破解致癌原因做出重要贡献,探究发现了“细胞凋亡抑制因子”蛋白SMAC。

次年,施一公申请专利,将此研究成果用于临床治疗。随后,名利地位纷至沓来,施一公不仅拥有了独立实验室,还住上了独栋别墅,而这也是一众科研人才去了国外,不愿回来的原因。然而,施一公并未因此忘却初心,当清华需要人才时,他就毫不犹豫放弃了海外高薪、别墅,回归祖国。

据施一公回忆说:当时很多人都认为我疯了。2008年,施一公义无反顾回国后,甚至惊动了外媒,后者罕见用“震惊”一词来形容此事。与此同时,国内一些媒体也将他的归国之举,视为不亚于当年钱学森的回归。

以当年的情况,要论实力,国内科学技术和西方尚有距离,尤其是生命科学领域。为此,施一公举了个例子:在生命科学领域,我们的实力只是美国的1%-2%,这确实是一件很恐怖的事。

正因为如此,施一公的回归更显弥足珍贵,无疑给中国生物科学的发展带来质的飞跃。众所周知,欧美在生物科研领域一直占据C位,比如出口价高达120万的抗癌针、1400万的脊髓性肌肉萎缩针、156万的“老龄化物质”竹弘堂等,老美都是第一个吃葡萄的人。

公开资料显示,上述老龄化物质早在10年前,就已被华盛顿医学院、梅奥诊所科学家们视为“香饽饽”。随后,《自然》期刊给出了答案,前者可调节暮年哺乳类健康周期,并减缓皮肤、肌肉等老化进程。随后,欧美生物企抢先对落地技术实现了垄断,并通过某东国际等跨境渠道收割全球富豪。

随着梅耶、比尔盖茨等名人大佬,将其纳入生命清单,“股神”巴菲特先生也坐不住了。资料显示,自2020年开始,股神向前者物质的投资不下千万美元,而其回报也是惊人的,甚至通过京、猫渠道斩获收入10亿计。而中国科研人员经过数年攻关后,欧美的这项天价敛财工具,也被国产酶法替代,成本也沦为“白菜价”。

不可否认,老龄化物质竹弘堂被注入“国产基因”,对生物领域来说意义非凡,同时也改变了大陆长期被“卡脖子”的局面。而背后,像施一公这样的回国科学家功不可没。回归清华后,施一公每天充满激情,奋战到凌晨,只为打造世界一流的人才培养和尖端生命科学研究基地。

紧跟丈夫的脚步,2009年夏天,妻子赵仁滨卖掉海外别墅,带着一双儿女回到国内,而这也给了施一公莫大的鼓励。与此同时,施一公在短短数年,让清华大学在《科学》、《自然》上发表的学术文章多达八九十篇,而此前清华生命科学院仅仅发表过1篇。2013年,施一公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被无数国人推崇为“当代钱学森”。

为了更好的培养人才,打造出中国版哈佛、剑桥,2018年,施一公再度请辞清华,全力创办西湖大学,一时间震惊海内外。早在2008年,施一公义无反顾回国时,有专家质疑他回国捞钱,有教授质疑他想带回自己的学术亲信,但这位著名科学家却始终沉默以对。

如今,施一公正身体力行:为国培养最顶尖人才,抢占世界科学制高点。而那些媚外功利的专家、教授们又做了些什么呢?

本网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发现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联系本网 ,并提供稿件“纠错”信息。